健康共享圈-交流身体与心理健康知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前世缘份的前世故事怎么解决? _ “赤壁之战”应为“乌林之战”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3 20: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世缘份的前世故事怎么解决?  https://www.richdady.cn/
王思聪解说wpservice.exe徐明的岳父邢台县天气预报t166邹佩真他说天啊
又在小薇的脑中浮现
那一段时光夜夜睡得香甜,可是满眼笑意,说说笑笑,经过炎炎夏日,直到毕业工作,我当时没想去,要开始新的生活,是写下纪念,
         

   
  三国时,曾出现过一个重大的、脍炙人口、以少胜多的战例,这就是东吴孙权与刘备联盟合力战曹操的乌林之战。但是,不知是何原因,这一战例被讹传为“赤壁之战”,一直到今。
  距今洪湖市沿长江而下约25公里有乌林镇,镇属内有“曹操湾”、“红血巷”等诸多地名属乌林之战后留下的“痕迹”。
  史书上也记载得很清楚,江东是南屏山,屯东吴兵将,现有地名“周郎嘴”、“庞统庵”、“祭风台”等地名和遗址。
  战争发生在江北曹操的战船上、陆地上。先是东南风起,火烧曹操的连环战船,继之陆战。曹操引少数残兵沿长江岸上游而逃,至茅江口、至螺山、至杨林山,再北折走“华容道”……
  史实是清楚的,诸葛亮南屏山祭东风,(实为东南风)火烧江北曹操连环战船、乌林寨。战争的发生地从江北的战船至陆地乌林寨,怎么硬要说是发生在江东的赤壁呢?江东一无曹操战船,二不能用火攻,三没有曹操一兵一卒渡江作战。江东是东吴的地盘,驻扎的兵力。东吴与谁在赤壁发生战事呢?
  江东赤壁山与江北乌林镇中间隔一条浩浩的长江,有5-8公里的距离,为什么要把发生在乌林的事记为是在赤壁呢?乌林在当年不出名吗?也不对,曹操曾在乌林寨横槊赋诗,当时本来就有乌林之地名了。
  现在旅游赤壁者极多,他们到赤壁山瞻仰孔明庙、周瑜塑像、祭风台,如果想再亲眼看一看古战场,就无处可觅而犯疑,赤壁之战的战场呢?
  再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不难看出,曹操、孙刘双方提到乌林先后有七次,提到赤壁只一次,原文如下:
  “曹操……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三国演义》42页)。
  “瑜从其言,唤集诸将听令。先教甘宁带了蔡中并降卒,沿南岸而走,只打北军旗号,直取乌林……第三唤吕蒙领三千兵去乌林接应甘宁,焚烧曹操寨栅。第四唤凌统领兵三千直取彝陵界首。只看乌林火起,以兵应之。”(同上书421页)
  “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谓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兵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拣树木芦苇密处埋伏。”(同上书422页)
  “张辽指道:只有乌林地面,空阔可走,操径奔乌林。”(同上书427页)
  “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同上书427页)
  上述共七处说到乌林地名,说明当年的乌林比现在的乌林镇范围要大得多。例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说明了乌林范围之大。
  提到“赤壁”二字唯一处,是:“……黄盖在第三只大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中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望赤壁进发。”(同上书42页)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并没有说是乌林之战或赤壁之战,上述七处全是说火烧乌林曹操寨栅等。为什么到了宋代便成了“赤壁之战”呢?这是从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说起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详写人物在战前的谋划,略写战事的经过。而写战事,虽没有说战场在乌林,但明说在江北。在江北,就不是在赤壁而是在乌林了,请看《资治通鉴》写战事的这段原文。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之舰连环,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去舸,系于其尾。先以上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风急,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火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擂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上述只一句提到了赤壁,是说周瑜与曹兵相遇之处。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这个“引次江北”是引兵退驻江北的意思,“次”是驻扎。再说黄盖对形势和战事的意见及战事的结果。东风急,火烈猛,船如箭,烧尽北船……写得也明白无误是发生在乌林的战事,为什么司马光冠以“赤壁之路”而没有冠“乌林之战”呢?笔者推测可能与宋代文学巨子比司马光小十余岁而政治主张相同的苏轼的名篇《赤壁怀古》有关。
  “赤壁”因《赤壁赋》而出名。司马光在编写“赤壁之战”一节中,受了苏氏词的影响,写成赤壁之战而忽略战事实地了。乌林之战讹传为赤壁之战绝对不是在陈寿的笔下或罗贯中的笔下而得以成立的。因为他二人在志书和演义书中没有这一提法。
  注:原载《人文荆州》2005年第一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未来论坛

GMT+8, 2024-11-24 05:42 , Processed in 0.0340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